近日,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牵头组织的2025 年“税星闪耀”学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。作为学校 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的创新项目,税收专业老师团队搭桥,依托与云南省税务局联合搭建的“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税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”,引入全省基层税务实习岗位,袁娇、黄丽君全程做税务实务指导。学院和省税局合作以 “走进税务一线,践行财经报国” 为主题,依托“专业 + 思政 + AI”创新育人模式,联合经济学院、会计学院、金融学院、国际工商学院及中华职业学院,组建110人实践团队,赴云南省38个基层税务局开展为期22天的沉浸式实践,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税收事业中锤炼专业本领、涵养家国情怀。

创新赋能:“科技 + 协同”筑牢实践育人根基
本次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壁垒,以数字化工具为核心构建高效实践体系。学院同步启用最新研发的“云财小政”AI 辅导员系统,为学生提供实时政策解读、业务流程指引等智能服务;搭建线上实践管理平台,实现实践日志实时上传、问题即时反馈、指导动态跟踪,有效提升实践的精准性与效率。“AI 辅导员能快速解答我对‘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’的疑问,线上平台还能看到同学的实践心得,这种‘科技 + 互助’的模式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。”参与实践的2024级税收学专业时同学说。
同时,实践团队建立“学校-税务局-学生”三方协同机制:税务部门提前制定实践方案,指派业务骨干担任指导老师;学院专业导师全程线上跟进,定期开展专题答疑;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围绕“税收征管优化”“政策宣传普及”等课题开展调研,形成多方联动的实践格局。
知行合一:沉浸式实践书写青春担当
在税务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实践团队深度参与税收工作全流程:走进办税服务厅协助开展纳税申报辅导,为纳税人讲解电子税务局操作流程、填报注意事项,累计服务群众超800人次;深入社区、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活动26场,通过案例讲解、手册发放等形式,普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、增值税优惠等政策,覆盖企业代表300余人;协助整理税收征管数据,参与撰写《区域税收征管效率分析报告》8份,为税务部门提供参考建议15 条。
“以前在课堂上觉得‘税收’是抽象的概念,直到帮个体户老板梳理免税申报流程,看到他舒展的眉头,我才真正明白‘税收为民’的意义。”2023级财政学专业邹同学的感悟,道出了众多实践学子的心声。
硕果累累:专业素养与思想觉悟双提升
活动结束后,学院对110名参与者开展满意度调查,结果显示实践成效显著:68.57%的学生表示对税务业务流程熟悉度大幅提升,能独立协助完成常规业务;75.24%的学生在税务政策理解能力上给出4-5分(满分5分)评价,仅1.9%学生表示未感受到成长;在综合能力方面,72.38%的学生认为沟通协调能力(与纳税人、同事对接)有明显进步,68.57%的学生对自身问题解决能力(处理业务难题、纳税人疑问)表示满意。
此外,68.57%的学生认为税务工作人员指导“非常充足”,60%的学生认可QQ群线上管理的协助作用。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“希望加强复杂税务流程培训”“完善统一工作资料分发” 等建议,学院已联合税务部门制定优化方案,为后续实践筑牢保障。
参与此次实践的杨松说:“这段实践让我收获的不只是税务实务技能,更有对 “责任” 的新理解:原来税收连接着国家发展与百姓生活,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,都是 “为国聚财、为民收税” 链条上的重要一环。未来再想起 “税星闪耀”,我记住的不仅是忙碌的身影,更是那份用所学服务社会的成就感 —— 它让我知道,青年的我们,也能以自己的方式,为税务事业添一点光、发一点热。”
展望未来:深化实践育人,续写报国新篇

“‘税星闪耀’不是一次简单的实践,而是一堂让学生‘知国情、明使命’的行走思政课。”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负责人表示,活动通过让学生“零距离”接触税务工作,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,更让“财经报国”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。

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深化“专业+思政+AI”实践模式,加强与云南省税务系统的长效合作,建立“实践-反馈-优化” 闭环机制,推动实践内容与税收事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,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财税事业中找准定位、贡献力量,以青春之我践行新时代财经人的使命担当。